2011年6月25日

堅持香港自治 保衛自由城邦—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總綱 (文:陳雲)



撰寫人:陳 雲

前言


在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之後,香港社會預備了所謂「民主回歸論」的主題思想,準備以民主建設香港的方法,在主權移交中國之後,用民主制度保存香港的社會制度和文化生活,並同時向中國輸出民主,意圖為香港締造一個容許民主建設的大環境。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慘案之後,「民主抗共論」成為民主回歸論的副主題,甚至是潛主題,就是用民主的制度建設,抗拒中共直接干預香港內部事務。而不論是民主回歸還是民主抗共之論,都是所謂泛民主派的政黨的指導思想和宣傳原則,用在政治鬥爭的層面,並不是香港一般人可以參與和感受到的日常運動。

這兩個香港民主派政黨操作的理論,是互相隱含的,也是互為表裡的——表面是民主回歸論,裡面其實是民主抗共論。這必會招惹中共的顧忌而壓制香港民主進程,因為這種以民主統一中國的運動來保護香港的理論,不操作的時候,只是溫和的愛國情懷,一旦投入操作,就是干預中共內政,甚至有顛覆中共之虞。再者,這是不設實際的、也不一定符合現實政治操作(Realpolitik)原則的思想,一旦中共轉型為民主政黨或中國因為中共倒台而急速民主化,香港的一國兩制的國中之國的那種類似政治特權的安排,不一定會被民主中國政府接納,或者起碼會重新用民主中國的格局來考量和安排。以香港有限的地方議席力量,並不一定能遊說議會保護香港的一國兩制,民主中國政府絕對可以通過議會的民主程序,取消香港的一國兩制,要求香港開放邊界、向中央繳稅、支付軍費和負擔議會通過的特殊稅捐,並取消香港的國際身份。這將影響甚至危害到香港人的生命財產和文化生活。

在中共阻撓香港民主進程之後,這兩個理論都崩潰下來了。然而,由於香港並無新的、務實的政治理論可供政黨操作和民間認同,這兩個理論依然成為香港朝野民主抗爭的理論。擁抱虛幻的、危險的而且無法與中國政府妥協的民主回歸或民主抗共之論,不但與中共衝突,而且這些負面的理論,並不能積極鼓動全體香港人的參與,共同建設香港。為此,在二〇一〇年中的政制改革之後,香港民間尋求新的香港政治理論,而面書(facebook)和網上論壇的出現,幫助了成立討論區,特別是在二〇一一年初的宜居灣區規劃事件和大陸孕婦來港產子事件,引起面書群組對於香港城邦地理格局和香港人口構成的關注,香港城邦自治論於焉誕生,香港城邦自治運動亦於此肇端。


以下是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的總綱: 

1. 重認香港的城邦自治歷史:香港的城邦自治地位,來自英國統治香港的一百五十餘年歷史,令香港與中國大陸有所區隔,避開歷次革命及時局動盪,令香港保存傳統中華文化及英國帶來的典章文明,期間香港接收歷次因中國災難而流亡的精英人口,並在關鍵時刻推動中國發展,如辛亥革命及開放改革。戰後由於東西方冷戰關係,香港獨立發展,形成整全的經濟地理格局,香港保存大量農田及郊野綠地,發展工商貿易,並有自己的公共政策及各種制度。因為歐洲殖民者尊重地域文化差異,香港的粵語、典雅中文及嶺南風俗得到類似國家文化的對待而得以保存及弘揚,避過中共的文化滅絕運動。香港政府財政獨立,香港有自己的貨幣、護照、航權及國際身份,香港的典章文明、文化蘊藏、文化自主、經濟自主及政治高度自治的特性,使得香港具備城邦性格,可以為中國的現代化長期提供文化及制度之參考。

2. 一國兩制源自香港城邦: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共之後,香港依照《基本法》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其精神是傳承自英治時期的香港城邦格局,也服膺香港人的自由城邦市民的身份,並非憑空創造。香港目前的「國中之國」地位,其文化根基來自香港的城邦史。今後香港要實踐高度自治,文化上必須傳承過往香港的城邦歷史,而香港人必須敦促政府尊重香港城邦的地理整體性和文化主體性,在人口、教育、產業等政策,保持警惕,避免傷害本土利益,避免因為與大陸作地理、交通及移民等安排而損害香港的城邦格局。

3. 城邦性格確保一國兩制得以實踐:由於香港的行政長官仍未由香港人一人一票選出,立法議會也並未全面直選,況且《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不可有政黨隸屬,故此港府之施政,並不能在制度上尊重香港本土利益及保護香港的城邦格局。在區域規劃(如宜居灣區規劃及鼓勵香港窮人內遷大陸)、跨境交通(如高鐵)、移民(無限度接受大陸孕婦產子及賦予其子女的香港居民身份)、教育(濫施普通話教中文及愛國教育)、產業(不能有效限制外地人購買香港樓房地產)、食物安全(不發展香港食水自給及農產自保)等方面,幾乎放任自流。

面對大陸龐大的人口與資金總量,假如香港不能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則香港的城邦格局必會遭到滅絕,損害香港人利益,也間接令中國失去寶貴的制度參考及文化資源。

4. 城邦性格可以確保公共政策具備本土意識:在英治時期,香港的公共政策的考慮,必然以香港人為依歸。在主權移交之後,由於實施一國兩制,香港內務依然由港府全權處理,政府公帑依然用於本土市民。此政治自治之原則,理應無所改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舉例,在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及其子女獲得香港居民身份的事件上,港府除了用機械性的資源調配來考慮移民政策之外,喪失應有的政策判斷。每一位外來人口成為香港居民的時候,都會影響香港人口的構成及文化格局,港府必須以城邦自治的政治判斷來考慮問題(led by politics),確保香港全權處理內地移民的審批權,而不是用資源庫存來看待問題(driven by resources),否則必然出現以下的荒謬判斷:產房床位緊缺的公立醫院拒收大陸孕婦,但面臨殺校的中小學校,卻熱烈期待跨境學童來港就學。

其次,二〇一一年財政預算案發放六千元予香港居民的時候,也因為港府缺乏城邦身份的認同,無法斷然拒絕不具備香港居民身份的新移民取得此六千元的權利(他們當中有經濟困難的可以循其他途徑取得救助)。香港社會並為此爭論不休。

其三,在接收外來移民的時候,並未有既定程序(可以是自願參與的),使其認同香港憲法精神及具備香港基本的文化風俗知識,並宣誓入籍。此影響了外地移民的文化融合,令他們沒有一個方法來取得文化身份,與本地人看齊,而要背負大陸人或新移民的標籤。


5. 香港必須展開城邦自治運動:香港城邦自治運動是根據一國兩制觀念和香港《基本法》憲政秩序的本土意識促進運動,敦促香港政府在制定各種公共政策和特別行政措施的時候(例如限制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必須優先顧及香港人,以本土利益為本,在與中央或其他地方政府交涉時,維護香港本土利益,並向香港人負責。換而言之,香港自治運動是肯定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既定原則,並監督港府遵行,維護香港人利益的本土公民運動,不是香港獨立運動。

6. 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的精神象徵:香港在英治時期的一百五十年基礎,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預備。故此,我們用龍獅香港旗為自治運動的徽號,因為我們強調的是香港城邦的歷史連續性與文化主體性。龍獅香港旗是弘揚香港光榮文化傳統的旗幟,其精神一如歐洲自治州郡承繼歷史流傳之徽號,提醒香港人和香港政府,我們的一國兩制來自一百五十餘年的城邦自治歷史,我們必須尊重香港悠久的城邦文化傳統,並以此貫徹《基本法》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精神。龍獅香港旗只是香港城邦的文化旗幟,脫離了英國的米字國旗,只是香港自治運動的徽號。

7. 香港城邦自治的未來構思:在《基本法》實施的五十年之內,假若香港要進一步超越一國兩制的憲政安排,必須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授權。《基本法》實施五十年之後,香港的憲政地位,亦必須繼承類似目前香港的城邦格局,使得目前的一國兩制在實施的時候有合理的期待。萬一香港要暫時離開中國,自立為邦,也必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失去有效管治之後,用以保護香港人的生命財產,也保障其他居留香港的人的生命財產,並保護中國公民於香港的生命財產和中國政府於香港的利益(如金融),協助中國政府與國際社會周旋。

萬一中共轉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解體,自治運動的同仁將敦促香港政府代表香港人與新的中國政府交涉,維護香港本土利益,不致被新的中國政府蠶食。我們認為,香港城邦將來無論政權如何安排,也會傳承中華文化,與中國保持同盟關係,例如和台灣和澳門一起,加入中華邦聯(Chinese Commonwealth或Chinese Confederation),在一國四府的安排之下,開拓中華天下。

8. 香港自治運動並不是香港獨立運動:香港自治運動只是促進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公民運動,並不是鼓吹分裂國土的獨立運動。即使在戰爭時期,香港自治運動與藏獨、疆獨運動的分別,是我們的自立為邦是在中國解體之後,中國政府無法執行國家行為保護香港的時候之後才做出的,而即使作出此緊急安排,也必會妥善照顧中國利益。

9. 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的名稱:全稱為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簡稱香港自治運動,英文為Hong Kong Autonomy Movement,英文簡稱HKAM,寓意「香港早晨」。

龍獅香港旗 -- 香港自治運動的徽號

10. 香港自治運動的政策主張如下:

a. 堅持《基本法》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治港宗旨,並以此向北京中央政府明確區隔彼此的政治權力,在政府之間互不干涉內政,井水河水互不侵犯。在涉及內地的事務上,港府必須充分諮詢香港民意及議會,保護本土利益。
b. 爭取行政長官與立法會雙普選,使港府有充分的民意基礎。
c. 要求港府制定公共政策時,具備本土意識,以港人利益為重。例如在中港兩地的地域規劃、跨境基建安排時,考慮本土利益及城邦地理格局。
d. 制定移民政策,收回內地移民的審批權,並採取措施限制大陸孕婦來港產子籍此取得居留身份。在接納新移民的時候,給予自願的文化上的入籍歸化程序及宣誓儀式。
e. 制定符合香港城邦格局的文化政策及教育政策。例如在中小學校推廣普通話課程的時候,保護以粵語教中文的一貫做法,並發展一套適合香港的公民教育及國民教育。
f. 制定長遠的房屋策略,保障香港人的居住權,並將本土人的地產與外來投資者的地產區隔開來,使本港居民安居樂業。考慮實行保障民生及公平交易的土地法例,如向土地囤積及物業空置者徵稅、保障原租者的續租優惠等。
g. 重整香港城邦的整體性和主體性,促進香港食水自主、農產自保及食物安全,重振本港工業,保護本土企業(如中小企),並支持發展新產業。(註:所謂農產自保,是保存若干本土農業為農學知識基礎,並擴大香港的農產輸入來源的多元性)


香港城邦自治運動 (面書:HKAM組群)
年六月二十六日 

2011年6月18日

陳雲:王光亞=超級民建聯 (Facebook貼文, 2011年6月29日)





王光亞是超級民建聯。港共政府假扮無能,詐作不理民意,明明各方面準備好復建居屋,港府卻放水『鬆章』給北京大員,製造北京干預香港內政而取得良好效果的慣例。王光亞在天水圍出巡和食蛋撻,是仿效滿清的兩廣總督(governor)作風,向香港政府指指點點,然後示範如何『成功爭取』。香港自治運動(HKAM)發起的香港公民運動,就是要捍衛一國兩制的內政尊嚴,不可容忍港府將自身內政之權,暗中移交北京,更不可容忍北京借助港府之假扮無能,干預香港內政。連香港人的『房事』也干預了,還有什麼一國兩制可言?這是中共極為高級的政治化妝術(spinning)和思想植入術,要到了我這種觀察老共三十年的評論人,才看得出來。


各位看後,如蒙不棄,請予以轉發,廣傳天下。

>港府對王光亞的接待之尊榮規格和保安之嚴密程度,直接當了他是香港的太上皇。他來港視察業務的時候,香港很多評論人覺得接待規格太高了,有些丟臉。現在港府放聲氣宣布復建居屋,配合王光亞的呼籲,終於真相大白了。

>本年初,香港地產商在北京的『兩會』期間,第一次發出復建居屋的呼籲。出口轉內銷也。若港府借王光亞的干預來過橋、脫身,更是自作孽,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居屋只是公共房屋的衍生物,不是核心。以香港的土地資源、人口密度和金融對外開放,政府必須興建大量公屋及公營
商場,保護民生。

大家要抵抗地產霸權,首先要改變觀念:公屋是居住的選擇權而不是福利救濟,這樣才可以令市民免除房地產炒賣的困擾,安居樂業。以前麥理浩總督的建屋計劃,目的就是如此,令上一代很多香港人過了幸福生活幾十年。

黎廣德在《九評地產黨》一書,有文章論證過,香港用作住宅的土地資源,很多是被私人發展商(泳池、會所、堡壘、消滅地舖)和新界丁屋浪費掉的。政府絕對有錢解決香港人的住屋問題,公營房屋是最有效利用香港土地資源的居住方式,也是香港最環保的居住方式(大家共用很多資源)。


> 我始終耿耿於懷,董建華推出公屋購買政策的時候,《信報》的林行止先生極力主張政府退出公屋市場,將公屋送贈給居住者,然後抽身而出,全港房屋私有化。過去幾十年,香港的殘酷生存環境之形成,很多人參與了思想植入的工作!這些人,我一直記住,即使他們今日很多幡然悔改,不時在報章懺悔。但他們將大錯鑄成,要重新向市民解釋居住權利的觀念,要花很多氣力!


> 很多在歐美社會視為正常的權利,在香港視為令人自卑的福利,例如公屋、失業保障(香港的綜援其實是失業保障金!),這些香港 mind-poisoning(思想落毒)的工作,很多文人參與了,有些更一直延續到今日,仍在報章播毒。造孽啊。



「香港自治運動」宣傳品 (2011.6)


 龍獅香港旗 在2011年七一大遊行


龍獅香港旗 在 2011年8月 重光紀念日


龍獅香港旗 在 2012年1月 萬人圍拍D&G集會


「香港自治運動」貼紙




如欲購買龍獅香港旗 ,請於「香港自治運動」的 Facebook 討論區留言,或致電郵 hkautonomy@hotmail.com.hk 查詢。












-



陳雲:霸權規劃 瓦解香港



粵港澳三地政府構思的「宜居灣」,原來是移居灣。

上月,瑞銀投資研究執行董事王震宇認為,香港窮人買樓難,這些「低增值人士」應該離開香港,以騰出空間讓高增值人士來港。港府坐視樓價高企而貧者困厄,原來有流徙人口的作用。怪不得,英治時期的「二元經濟」格局,近年銷聲匿跡。

所謂二元經濟,是用補貼地租的方式,照顧在高地價及知識經濟影響下的貧者,另外為他們開闢租金的居所和謀生空間,居所如公屋、居屋或新界寮屋,謀生空間如農田、工廠大廈、小販區、屋邨商場及街市等。董建華時期,主張以公營房屋及本土經濟照顧低收入階層,曾蔭權上台之後,卻完全放棄了照顧貧者的政治責任,原來中共的管治思維有大變動。

從宜居灣文件的規劃思維可見,中共正準備用人口流徙的方法,瓦解香港社區。曾蔭權政府樂得安閒,只須順應北京的命令,將香港貧者流徙內地,騰出空間,使內地富人南來填補便可。這是用高地價政策為工具,進行階級清洗。

由於香港的民心與制度不同,成了近代中國的政治顛覆基地。中共乃極權統治,對港策略並非成全香港以成全中國,而且消解香港以消解中國,使中國成為富商租界,中共則是奴隸監護人。

此前,中共用金融控制、產業空洞化的方法迫使香港的上層階級就範,此後,將用空間政治的方法,高壓規劃香港,將金融、物流和創意等產業稀釋到內地,整個香港被中共消解。

人口流徙是共產極權政府統治的慣技,剷除農業社區,使人離去鄉土,不能組織鄉黨抵抗,遷移城市貧民,使知識階層與底層勞工無法接觸,用地產公司管理社區,消解市民的自主意識,不能團結抗爭。

保存香港整全的城邦性格,不是為了香港獨立,而是為了救中國。只有香港才有意外形成的現代化公民性格(誠信、自由、開明、守法),這種公民性格,是中國現代化亟需要的。然而,香港的公民性格必須寄託於整全的城邦社會,拆毀舊區,剷除郊野,流徙貧民之後,單是香港的中產階級是無法維繫香港的公民社會的。

宜居灣計劃,是謀殺香港,也是剷除中國境內唯一可供參考的現代社會典範。然而,賣國求榮的中共,於此是毫不憐惜的,因為現代文明社會和公民精神,會革共產黨的命。

陳雲:香港終有「維穩辦」

警務處長曾偉雄


英國為香港帶來廉政公署,中共為香港帶來維穩辦公室。警務處長曾偉雄在本月25日在北京拜訪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介紹本港治安。問及警方會否改變現行處理示威的手法,他說去年有32名警務人員因處理示威行動受傷,認為港人引以為傲的和平示威活動早已久違。曾說,警方行動科於去年成立專責小組,主動聯絡喜用「野貓式突襲」的示威者,及早理解情況,作出相應部署。

香港人應該感謝曾偉雄,不是他一再提醒,我們還在夢中,不知道香港的維穩工作去年就開展了。而且,範圍也不限於警察的行動科或刑事情報科,地政總署的封屋服務、香港鐵路公司的收地招呼服務、市區重建局的收樓招呼服務,以至各類地產公司的收樓收地服務,都是香港的維穩工作。然而,始終欠缺一個維穩辦公室,一位維穩辦的主任,令零星片段不能夠連貫起來,組成波瀾壯闊的畫面。

曾偉雄成立示威者聯絡辦公室,以後久不久就有示威者「被人請去飲茶」,與廉署的請人飲咖啡,相映成趣。成為香港被中共收回之前與之後的一個對照。歷史將記上曾偉雄的「豐功偉績」。本月6日的反財政預算案示威之中,香港警察拘捕了113名香港本地平民,破了1967年工人暴動以來的拘捕紀錄。捉示威者勤力過捉賊,以後,香港警務處就可以叫「維穩辦公室」,曾偉雄就叫「維穩辦主任」。

香港人人忙於營生,有人仗義示威,自有其政治及民生之迫切性。香港的示威者仗義急公,冒著愚民的指責,為香港的生存空間和民生困境謀出路,很多是犧牲休息時間、謀生時間來從事抗爭的,市民可以不參與,但總不能站在政府一邊,摧折正氣,指責示威者搞搞震,擾亂秩序的。

不要以為自己有樓安居,便大安旨意,收樓的維穩辦,隨時上門找你。由於立法會被《基本法》矮化,又遭受功能組別騎劫,不示威就得不到社會正義,甚至連財政司決定派錢,每人六千大元落袋,都是示威者前赴後繼,努力爭取回來的。市民領取六千元之後,要感激示威者為我們出頭,不要「食碗面、反碗底」。人民革命,形勢大好;維穩事業,方興未艾。政治事情,終須政治解決,這是香港警察無法處理的事。設立維穩辦,是養一大批飲茶灌酒的聯絡官而已。

中共肩負龐大軍費,也可撥出多過軍費的維穩經費。曾偉雄一言驚醒,原來香港還有第七大經濟支柱——維穩。港府遲遲不願意增加公共開支,改善經濟民生,說不定是高瞻遠矚,預先為香港的維穩事業撥備經費哩。

「香港自治運動」主要討論區





-

陳雲:溫水煮蛙與思想植入



強制性質的愛國教育,山雨欲來,二十三條立法也吹響號角,輿論重提「溫水煮蛙」論了。

溫水煮蛙的比喻,據說來源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沸水中,青蛙遇熱,奮力逃生,暫免一死。之後,研究員將青蛙放入冷水中,然後加熱,青蛙開始時因水溫由冷至暖,悠然自得,察覺高溫時已燙傷內臟,無力逃生了。用溫水煮蛙來比喻,便是香港人假如不團結抗爭,享有的自由會一一被中共剝奪。一旦自由失去太多,就無能力挽回局面。

這個比喻的竅妙之處,大家要看清楚:只要你心裡面當自己是實驗室的青蛙,就死定了。沸水燙你不死,便再投入冷水中煮死。好彩煮不死,下次再從籠子取出,用來做其他毒藥試驗。總有一日,會弄死青蛙的。或者青蛙給弄得死去活來,失去正常反應,喪失實驗動物的資格,便要人道毀滅,了結生命。

為甚麼香港的抗爭運動會溫溫吞吞,議會抗爭和街頭抗爭毫無殺傷力,只成了香港資產階級專政之下的一道無傷大雅的文明風景?就是連語言戰爭都輸了啊。

我們知道,政治灌輸明顯會遇到抗拒的,但並不是說,政治灌輸或洗腦便沒用。政治灌輸和高壓教育,目的是要植入一些潛在的觀念。例如愛國教育的手段極為滑稽和誇張,它的目的,根本不是要學生愛上政府,它的目的其實是要令學生覺得政治很虛偽、很奸詐、很煩厭,於是學生畢業之後專心搵錢,遠離政治,對政府逆來順受,頂多是茶餘飯後冷嘲熱諷一番。如此,愛國教育便成功了。

若果某些學生從此憎恨國家,也很不錯,起碼國家成為學生的夢魘(obsession),令他們活在憎恨之中,令他們終身痛苦,無法為愛而活(live for love)。大陸的人民,就大部分活在厭惡和憎恨之中,不知何謂仁愛。這是中共的愛國教育成果。

至於抗爭者,出於膽怯,有時也會無意識地配合極權政府。例如香港某些民主派和評論界提出的溫水煮蛙論,便錯誤地協助極權政府,為香港人做思想植入的工作:香港人只是脆弱的青蛙。面對中共的左翼法西斯暴政和港共的資產階級專政,香港人是弱勢者,但不是弱者。

香港人要抗爭,就不要當自己是給人隨便捉入實驗室的小青蛙,我們是強者,是雄辯滔滔的鐵嘴雞 ,鋼刀不入的扭紋柴。

陳雲:抗議預算案的革命意義



通脹肆虐,民怨沸騰,財政司長先前一毛不拔,民眾扔飯盒抗議之後,卻隨便答允每人派錢6,000元。一個輕率的政治決定,耗費公帑 400億。香港公帑儲備近3萬億元,公款動用得宜,可以為港人籌謀幸福,不必每日過着齷齪沮喪的生活。例如安排目前由私人管理強積金過渡到政府保障收入的 中央公積金,再訂立全民退休保障;回購東隧西隧,節省交通時間;撥預備金回購領匯商場,恢復保障低下層生計的二元經濟格局;恢復興建公屋及居屋;興建優質的高租公屋,為中產提供租住樓宇,解決住屋困擾,令人民生活快樂,釋放創意;以市價回購新界原居民的丁權,重新規劃鄉郊土地及修復被污染的土地;購買策略保育用地,養護水土,復興農業;興建水庫及海水化淡廠,食水自給自足。


假若香港有一個正常的政府,財政預算案由議會多黨提議及辯論,由議會內閣制定,而不是由所謂行政主導的政府的專任官員(財政司)獨斷,上述的常規建議早已提上議會日程討論,而不只是在輿論出現,只在示威牌上出現。

星期日(3月6日),多個團體發起反預算案大遊行,繼2003年反對國家安全立法以捍衛人權自由之後,這次爭取政治參議預算案的抗議行動,是香港憲政運動的一大里程碑。

沒有民主參議的預算制度,就沒有憲政可言。人民無法參議政府的錢庫,從消極而言,就控制不住官僚機器,執政者的用度不受監督,偏袒財閥,施暴於民;從積極 而言,人民可以促請政府調度公款,為經濟與民生謀幸福,做到私人不可能做到的大事。英國的憲政運動,從大憲章到光榮革命,可以國家預算案的參議程度為標誌。

國會會議幾乎等同財務會議、預算會議,議會的要務,就是審核預算內容和監督預算執行。  可惜,香港立法會一早就被《基本法》廢除了提出涉及公共開支的法案的權力,立法會只能被動地否決財政司的預算案而無從提案參議,這就注定了香港的憲政和民 主是殘缺不全的,注定了香港人民必須經常上街遊行,用政治壓力,討還自己參議公共財政的權利。香港之所以成為「遊行之都」,不是因為香港人好鬥,而是《基本法》決定了的。

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有合乎民意期待的預算案,不是因為民主制度,而是由於官員體察民情。幸會賢良之士,就得到一份親民的預算案;遭逢昏庸之官,就面對一部耍猴子戲的預算案。

事前賣廣告詢問民意,撚鬍鬚假扮親民,事後卻推出一份不恤民命的預算案。

曾俊華的傲慢,源自《基本法》矮化議會。

陳雲:我理性,所以我勇武

孫中山決志起義


「和平、理性、非暴力」,是起義的緊箍咒,彷彿和平與理性的衡量標準,就是「非暴力」了,一旦動武,就不是和平與理性了。弱者除了和平抗爭,動武是不可剝奪的最後手段。

從黃毓民議員在立法會扔蕉,到示威青年扔鞋、上台搶咪,到包圍地產霸權商店、堵塞地鐵出口及鬧市街道、到燃燒雜物、燃燒自己(自焚)與投擲石頭、玻璃樽、汽油彈,乃至組織起義兵團,都是暴力。弱者在對抗強權的時候承諾不使用暴力,是放棄行動升級的壓力,是在暴政之下的自我繳械。暴力並非都是動粗,認清楚暴力是甚麼,被強權欺壓的香港社會才有希望。暴力來自焦慮,也來自決志。理性的resolution,也可以是暴力,例如孫中山決志起義,耶穌基督決志犧牲,都是暴力。強者因霸而動武,謂之暴;弱者因義而動武,謂之勇。非理性的暴力,叫暴戾;理性的暴力,叫勇武。香港的統治者及協助統治的某些傳媒,將勇武、威武或自衛的武力泛稱為「暴力」,將暴力與非理性掛鈎,是可怕的洗腦,所謂「語言植入」,即是將勇武、威武、尚武的武字消滅了,代之以「暴力」的泛稱,而警察執法的時候,政府或傳媒卻稱之為「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叫動武,不叫施暴了。

中文的武,是褒義詞。勇武,是儒門正教。弔民伐罪、攻打商紂的賢君,叫周武王。胡服騎射者,叫趙武靈王。驅逐匈奴的,是漢武帝。光復漢室的,叫光武帝。勇猛、剛直謂之武。孔子講的智、仁、勇三達德,其中的勇德,就是實踐智慧和仁愛的勇氣。無勇,不能成全智與仁,不能成為大儒、君子儒。仁者無勇,處處退讓,便成為犬儒、鄉愿、小人儒。《書經》講的三德,是正直、剛與柔。正直與剛,就是勇武。面對強權壓迫,堅持正義,奮勇向前,「雖千萬人,吾往矣!」謂之勇武。

不要再說「和平、理性、非暴力」,要說「和平、理性、勇武」。面對恃勢凌人而不可理喻的暴政和強權,人民有動武之權。即使不是動刀動槍,也要堵塞暴政的齒輪,中止社會的營運秩序,令強權得到教訓,令市民得到覺醒。

所謂智、仁、勇,勇武的前提是智慧與仁愛,必須向民眾解釋,爭取的是甚麼,為何要卡住齒輪,要中止秩序,為何要衝撞強權,為何要不惜犧牲生產效益和身體性命。要建立動武的共識,要爭取市民認同為何要扔蕉、搶咪、燒車胎、衝撞執法者,這是比動武更艱難的事業。這需要一顆和平的心,一副理性的頭腦,一張銳利的口齒,一枝鋒利的文筆。最後手段的動武,倒是容易。 

陳雲:香港城邦 中國門戶



從董建華到曾蔭權,香港政治大轉角:由保存香港城邦,轉向瓦解香港城邦。董建華籌謀香港經濟轉型,構思建設經濟、民生、文化等,也保護中下層生計,推出二元經濟與本土經濟。到了曾蔭權,撒手不理香港的經濟轉型,放任地產財閥壟斷經濟和扼殺本土生機,強硬興建高鐵連接內地,魯莽促成珠三角「宜居灣區」規劃研究,放言要香港窮人內遷大陸,香港要成為高增值的大陸人的「宜居」城市。


當中的轉變,出自中共經歷2003「7.1大遊行」而作的政治收緊策略,出自香港官員的怠惰,出自大陸地方政府借助「香港概念」將珠三角「做強做大」的意圖,更出自北京對香港政策的政治領導錯亂,甚至領導真空,任由官僚話事。又或者,領導香港政策的,只不過是一位按章工作的共黨官僚,並非政治家。例如要保持香港的金融城市地位,卻又要用深圳的前海替代中環,這是自相矛盾的,只是不同的官僚提出方案,未經政治判斷便組合推出來。


假如中共是正常的政府,應珍惜香港的城邦格局,將香港建設得像瑞士一般,有道德崇高的公民,自主的司法和政治,整全的經濟結構(由農業、精密工業、服務業到創意工業),講究誠信與規章的服務,使中共的富人可以在香港寄存和管理財富,使香港繼續發揮金融城市的樞紐和屏障作用,幫助中國企業集資,阻擋國際大鱷的金融掠奪。國際政治方面,吸引國際社會及民間組織來港設立地區總部,聯盟日韓,拉攏南洋,使香港可以協助中國成為亞洲強權。


在達致現代化的國族(nation)之前,一國之擁有城邦,猶如希臘有雅典、意大利有威尼斯和佛羅倫斯,德國有不萊梅、漢堡與法蘭克福,是莫大的制度力量和文化威力。在國家仍在亂世的時候,城邦將國族的實力集中、鞏固和提升,可以持續為國族建設輸送制度支援和文化動力,這是香港之於中國現代化的偉大貢獻。香港保存了王朝中國和民國的遺風,也引入歐洲工業革命與憲政革命的祖源——英國的遺風,是中華復興的大寶庫。

城邦是由悠久的歷史、整全的地理格局和繁富的社會生態組成的,歷史文物、地理格局或社會生態切割之後,城邦必亡。毀滅香港的城邦格局,可以為中共舒緩革命威脅,換來苟安的局面,但也令中共無法鍛煉自己,無法抵擋種種山雨欲來的危機。香港淪亡,中共陪葬。


對於北京唆使香港警察,逮捕113名示威市民,我是額手稱慶的。玉石俱焚,快哉快哉。

陳雲:「宜居灣」毀滅香港城邦格局



粵港澳三地政府倡議研究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東莞及中山六個地區融合,諮詢過程不動聲息,後果卻是非同小可。該規劃建議香港的郊野公園、邊境濕地和荒野與內地用鐵路和道路打通,郊區成為住宅區,市內的金融和航運物流服務部分內移,舊區和古蹟成為內地人的文化旅遊消費區。

規劃得具體而微。然而,香港是漸進發展的先進地區,大陸是畸形趕急發展的落後地區。這個規劃,猶如英國或美國政府要將倫敦和紐約的城區布局重新洗牌,可謂匪夷所思。

香港是高度發展的國際城市,更有地理和生態上自給自足的城邦布局。宜居灣規劃有兩個目的:稀釋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並且殺滅香港的城邦布局。在經濟上扼殺香港,在政治上殺滅香港。一箭雙雕,此乃毀滅香港城邦生態的外科手術式的大動脈放血行動。香港邊境的綠帶和郊野,保護香港的生態完整和農業生產,是香港自主城邦的綠色長城。此計劃是用外科手術,將保護帶刺穿、放血,毀滅香港的城邦性格,然後植入外來的癌細胞或細菌病毒,侵佔宿主,使得香港成為廣東省境內的一個普通商業區,而且人口以內地富人為主,香港本地窮人將內遷大陸。該計劃之下,香港將徹底的城市化和士紳化,打散原住人口的身份認同和共同價值。此後,香港民主鬥爭所依賴的本土意識便沒了根基,民主勢力自然瓦解。

英國人悉心建設的香港城邦生態格局,是香港人的福氣,也是中國人的福氣,卻是中共的心腹大患。宜居灣的操作模式,是運用內地政府的強力行政權力,「輔助」港府規劃土地及興建高速交通網絡,再用地產財閥的市場權力,界定各地的地產價格,然後用地產的力量將香港窮人(九成的香港人)流放內地。這是跨境運作的中港官商勾結之下的超級地產霸權勢力。

中共是冷靜而殘酷的現實主義者,用時間換取空間,是中共慣用的謀略。中共在二〇〇三年「二十三條國家安全立法」失敗之後,在二〇一〇年將直選時間一再推延,換取得來的時間,改用「空間政治」的方法瓦解香港,破壞香港的城邦性格,將香港民主運動的社區基礎拆解。

這是比二十三條立法更為毒辣而又容易得逞的「香港斬首計劃」。

文章總表


香港自治運動 政評人文集



孫進

歲寒山人

逆陸風
林軒
西貝流士
翠兒
其他政評人



相關文章


其他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