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元旦有新生嬰兒,生生不息,總是令人歡欣雀躍。往昔陽曆新年及農曆新年,電視台都會大事報道新生嬰兒,九七之前,電視台老闆會贈予大紅封包,慶賀新生。這是九七之前的香港,令人感概。今年除了個別報章和商業電台仍有報道之外,香港電台和無線電視台不再大張旗鼓報喜。無他,新年第一B的來源地,父母來自香港還是大陸,港產還是陸產,已令香港人緊張起來,電視台只好知情不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年初一,私立的浸會醫院有女嬰搶閘出生。女嬰在凌晨〇時〇分順產,重3.4公斤。女嬰父母都是內地人,是家中第二胎,有一名七歲哥哥,應該是逃避計劃生育而來香港產子的。聯合醫院另有一名姓趙的男嬰,在〇時二十分順產出生,重3.02公斤。男嬰父母均為香港人。
去年陸嬰的數目已超越港嬰,而且由於本地婦產科不能無限量提供服務,中港爆發資源爭奪戰。一月十七日,沙田沙威斯親王醫院病房有大陸媽媽到急症室衝閘產子,其大陸丈夫不滿妻子在病房捱了九個小時陣痛而「無人幫手」,探望新生嬰兒時仍不罷休,大鬧醫護人員歧視「雙非B」父母,吵鬧期間,鄰床嬰兒的港人父親忍無可忍,勸喻他「收聲」,結果有人先動口後動手,雙方打作一團。女醫生前來勸止,被人一巴掌擱傷耳朵。院方報警,警方到場,因兩名當事人向醫生道歉,獲醫生原諒,案件由襲擊改為糾紛,事情一旦涉及中港衝突,都是不了了之。 一月十六日,大陸女童在火車內食麵,弄污地方,港人投訴她媽媽,大陸媽媽嘲笑香港人普通話講得不好,爆發中港罵戰,港人投訴了鐵路公司,鐵路職員也是訓話了事,並無控告。
「雙非」之詞,指的是來港產子的父母雙方均非香港居民之意,故說「雙非」,以區別與香港人的大陸妻子之嬰兒,後者今日竟然叫做「單非」。「雙非」之名,應該不是香港造的,而是來自大陸。大陸人喜歡創造簡稱,簡稱另成新詞,獨立使用,例如雙非、雙規(接受共黨紀律審查的幹部要到規定時間和規定地點交代)、非典(非典型肺炎)之類。一月十九日,行政長官曾蔭權聲稱用四招打擊「雙非」孕婦闖關,正式將此詞納入公共用語。
「雙非」本是佛教詞彙,解釋般若智慧,觀諸法(世間事物)亦非空,亦非假,即是中,謂為「雙非」,亦稱「中觀」。般若粵音「波惹」,是觀照諸法皆空、無所執着的智慧。大陸人父母叫自己做「雙非」,可不是什麼般若智慧,只是方便與港嬰區別而已。
然而,「雙非」引申出來的,是「雙非人」,就有點自我嘲弄了。「非人」在今日的意思,是不人道的意思,如非人生活;或者是不合適的人選,如成語「所託非人」。
古語「非人」,是為非作歹的惡人。《莊子·應帝王》曰:「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佛教來華之後,引入滿天神佛、羅剎妖精之名,佛教稱天、龍、鬼等為「非人」,即異類、神怪之意。《妙法蓮華經·卷七》云:「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
雙非人,用了構詞學的雙重否定法,於中文是不吉利的,如啼笑皆非、進退兩難、兩敗俱傷之類,或是委婉的,如不錯、不差、不壞、不是不好、樣子不醜之類。當然,「雙非人」並非語言邏輯上的雙重否定,不是「非非人」,而是「兩者皆非」(both not)的意思,父母皆非香港人,然而一旦用了簡稱,就有歧義,可以誤解成兩者皆為「非人」。然而,此詞看來不是香港方面造的,應是大陸人自作自受,大陸人他們如何稱呼自己,悉隨尊便。
本來,香港傳媒一直將所謂「雙非」,叫作「大陸孕婦」的,真要簡稱,叫「陸媽」(大陸媽媽)就夠,因為香港人本來叫「單非」做「港人內地妻子」的(內地即是中國大陸),也不見得很麻煩,非要簡稱為「單非」不可的。
原文連結:http://hk.news.yahoo.com/blogs/sandwich/%E9%9B%99%E9%9D%9E%E4%BA%BA%E8%87%AA%E4%BD%9C%E5%AD%BD.html
「雙非人掠水」高登惡搞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