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林軒:大學不是學店


近來香港高等學府接連鬧出笑話。先有香港大學百年校慶,容許警方濫用權力,封鎖整座校園。典禮期間,校方更安排李克強坐上「校監椅」,甘願向中共獻媚。前個禮拜,浸會大學高層亦不知為何,竟下令嚴格執行英語教學,最為離奇者,乃中國文學都要採用英語教學。

昔日辛苦經營校譽,一朝盡喪,不知所為何事。那些盤踞校董會的財閥弄出來的,目的是消滅本土研究意識,並且用英文來杜啞本地學生。他們不以為恥,反而會將之標榜為國際化。然而,國際化並不是用英文教學或招收外地生,而是植根於學術水平。君不見全世界現代化的強國例如日本,德國,法國等,均採用母語教學。學生不能用自己的文字任意表達,無助掌握知識。上述的常識,這些學校行政人員是知道的。一言蔽之,就是將大學視為一間牟利的學店,善價而沽。此事足見大學所託非人,浪費公帑。

有趣的是,引發起今次風波者,乃一群非本地學生。他們嘗言不少科目的講義是英文,但教師以廣東話授課。修讀後覺得貨不對辦,需要轉科,並向校方投訴,觸發事件。浸大回應亦似冠冕堂皇,指大學落實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政策,確保學生不會因不諳中文而被拒諸修課行列之外,並希望學生畢業後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仔細一看他們的行徑,反映高等學府毫不保護香港本地生的學額,只向錢看。更為可惡者,假借公平原則,行其干預學術之事。大學課程之安排乃由教授決定,這是學術自由!閒雜人等無須過問。一旦大學淪為學店,則無氣節可言。便如港大事件一般,任由過客踐踏學府。

著名文化人龍應台嘗言,高等教育最重現,不在於提供知識內容本身,而是點燃年青人對知識之興趣,給予其方便法門。如是者,學生離開學校,追求知識之決心才會堅定。如果高等教育沒有賦予學生求知慾,反而是錯誤的。與其爭論是否方便學生,不如讓師生自行決定,好等語言不通者,自行惡補一下粵語,百家爭鳴,方見學府朝氣。


林軒
2011年11月22日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