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朗思:不是末日,反而是夢醒之時 (BBC中文網:2011年11月11日)
泛民大敗,建制派大勝,不少人認為這是香港民主的末日。
其實末日與否還言之尚早。面對建制派來勢洶洶,你怎知道這不是置諸死地而後生,或是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再受重挫?然而,現在不宜預測未來,而是急需痛定思痛、檢討錯失。或許八九六四與零三七一的美夢讓不少民主派中人陶醉經年,目下的敗局正好是夢醒之時。
去年的「五區公投」功敗垂成,加上「起錨」分裂泛民,今年公民黨又在外佣居港權案及港珠澳環評案上遭猛烈攻擊。如今多位民主派大佬墮馬、人民力量造反失敗、社民連更幾乎被連根拔起。民主前路茫茫,有人歸咎泛民不懂同仇敵愾、只顧內鬥,政黨本身的策略也有誤。這或許是正確的。
也有泛民中人辯說,這次區選是中共開盡動員機器的結果,表明香港已經日漸赤化,這或許也是事實。選舉結果反映的是港人講現實多於民主自由,這就更加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民主派最不敢面對的是政治覺悟性不高的市民,他們對公投、票債票償、投白票等確實所知甚少。對大部分街坊而言,爭取雙普選、抵抗地產霸權,重要性可能比不上蛇宴齋宴的所謂「地區工作」。如果民主派視區議會為展現政治理念的場所,很抱歉,其實那裏已淪為街坊福利聯誼會了。
不切實際的高估與低估
港人的所謂「公民質素」,就是收誰兩件月餅或是誰爭取人大釋法禁止菲傭居港,就會向誰投下神聖一票的選民。你可以責怪他們愚昧無知,但他們本質就是如此。筆者甚至膽敢假設香港有特首普選,也是梁振英或范婦人之流獲勝 (說不定像李光耀及普京的民選獨裁者才是港人的至愛哩!)。公民黨聲稱港人相信法治是成功基石,偏偏這種港人只是少數。大部分人不會因為你捍衛過什麼而感激你,只會因為你造成一點點損害而離棄你。這很令人傷感,卻是事實。
既然港人以選票表現自己不需要普選、不反對霸權、不稀罕法治、不抗拒中共,有些憤世嫉俗的人便說:就讓建制派與中共港共連手,將所有港人都趕入窮巷吧,到時這些無知的人就會後悔云云。可是,持有這種想法的人也是無視現實的。香港的堅尼係數高逾0.5,社會早就不是正常的狀態了,但你看到大批赤貧人士上街示威嗎?如果籠屋、劏房已不人道,為何還會有棺材房?佔領中環反資本主義的,難道是深水步與天水圍的居民?如果說公民黨太高估港人的智慧水平,這些民主憤青則 太低估香港人的承受能力了。
非蛇齋餅粽 便勇武抗爭
既然人心不古,敗局已成,若然香港的民主運動還要走下去的話,泛民更需要建立嶄新的思維與共識,以圖適應時局,重奪主導優勢。
關於路線,筆者有三個觀點。首先,泛民要放棄曲高和寡的潔癖政治。公民黨的大狀專家們「優雅地」抗爭,認為市民眼睛雪亮會明辨是非,外佣案一役便證明這種姿態正好是致命傷。畢竟政治就是權力鬥爭,政黨就是黨同伐異,理念重要,手段更重要,要取得當中的平衡。道德正確但不利於爭取大眾支持的,放棄也是迫不得已。政黨可以在宗旨上捍衛自由民主,但方法上不必嫌低級市儈,否則你不如做壓力團體。如果你不介意用蛇齋餅粽籠絡街坊順道推廣民主法治,你便成功了一半。
其次,潔癖的泛民仍視「民粹」如病毒,害怕製造社會恐慌,挑起排外情緒。但他們似乎未看清民粹的背面(正面),其實是「本土意識」。捍衛香港人的利益不一定就是排外,更應看重本土意識有團結內部的號召能力。假如香港有一個像台灣民進黨的本土政黨,打著「我系香港人」的旗號來抵制中港融合及大陸孕婦闖關,筆者將無條件支持。評論家陳雲鼓吹的「香港城邦論」在坊間引起不少迴響,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新論述。
第三,既然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的激進路線不獲普遍支持,那麼就請不要對選民或議會再存寄望,敗選的激進政黨更不須為討好選民而搞地區工作,甚至不須自稱代表選民,僅僅代表自己便足夠。全港的民主戰士就從四方八面集結,重奪街頭,勇武抗爭,走回到未有議會前由少數精英組織的民運之路,愛跟隨的人就跟著來吧。
可是,正如筆者說不要高估香港人的民主質素,你或會問:即使民運成功,雙普選到來,但依然由親共建制派把持議會,民主派仍處劣勢,甚至迎來民選獨裁者,怎辦?這不是更恐怖的陷阱嗎?
前路是康莊大道還是萬丈深淵,已不由我們去猜測,因現今需要迫切面對的是眼前的困局。面對權利與自由被收緊(遞補機制、網絡廿三條)、親建制的人大增,如現在還不猛然醒覺、負隅頑抗,恐怕日後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
假使一天香港還未有如歐美國家的普及民主政制,或是中共港共就如對付艾未未與趙連海般,最終把民主派打壓至殘廢,香港的民主運動還是不會罷休的。尼采說過:「一些人統治是由於他們願意統治,另一些人統治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被人統治。」我就是後者,不代表誰,只代表我自己。
BBC中文網連結: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1/11/111110_coc_hk_democrac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