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施政報告,除了再一次的口誅筆伐外,似乎無甚稱道。但其中一個政策,卻令人深思,那就是研究興建海水化淡廠。這建議只是短短一段,卻涉及香港的生死存亡問題:食水供應。
食水將變戰略資源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東江水源源不絕供給香港後,港人已經習慣用之不盡的食水。制水之事不過是昔日的貧苦回憶。卻不曾想,今日東江的污染已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但對缺水的中國,這仍是一條價值連城的供水河。整個廣東省,早已為爭取水源而各出奇謀,惟獨港人渾然不覺。事實是,香港政府早前公佈的東江水新協定顯示,香港未來三年的最大取水量為八點二億立方米,比上一張協議所訂的最大取水量十一億立方米,下降超過四分一。要是有一天香港在供水上不能以特殊身份取得優勢,香港還能享用便宜甚至足夠的食水嗎?
曾幾何時,英治政府為香港的食水問題而大興土木,從船灣淡水湖,到萬宜水庫,以至海水化淡廠的建立,都是確保香港能有自主的食水供應。但東江水一到,一切便拋諸腦後。於是,曾經獨步世界的化淡廠和供水技術遭到廢棄和遺忘,或者成為東江水的陪襯,港人亦忘記了曾經的苦難。但在今日這個人口過多,資源短缺的世界,一切再非必然。一些有先見之明的國家如新加坡早已建立海水化淡技術並加以實行,以確保其安全。而香港現在才開始研究並在大約十年後建海水化淡廠,這種慢條斯理的態度置港人於何地。
港人經常認為只要有錢,就甚麼都買得到。但他們不知道,那些看上去唾手可得的食水和食物,在可見的將來會成為千金難求的戰略資源。屆時,香港如無辦法確保這些物資能供應港人所需,再多的金錢,不過是證明這個城市愚昧的墓誌銘罷了。
《蘋果日報》連結: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028&sec_id=4104&subsec_id=15337&art_id=15747132&coln_id=1320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