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社會都在問如何拯救香港於衰頹之中。但總是莫衷一是,不見良策。更多的是傳媒報道的口水戰和政府的空言。結果只是虛耗大眾的精力和時間,毫無成效。大致上,現時的對策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策略是建立新的優勢,傲視同儕。這策略由董建華的「數碼港」到曾蔭權的「六大產業」,各種建立全新香港的計劃,這十幾年來層出不窮。但結果是甚麼?不過是延綿不絕的空話罷了。究其原因,是政府根本無心於此,只以口號敷衍市民。不然就是政府本身就是破壞這些大計的元凶。當各地鼓勵、流行二次創作或惡搞以激勵創意工業時,政府卻進行網絡二十三條─(版權修訂條例)的立法,扼殺大眾創意。如此倒行逆施,又如何建立所謂的優勢?
第二種是背靠祖國。自○三年CEPA開始,香港便受內地多方恩惠。自由行、人民幣結算、H股等為香港經濟注入大筆熱錢,令香港經濟起死回生。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對香港社會的破壞更大:熱錢帶來的通脹令港人生活艱難、大量內地人來港敗壞社會秩序、內地來港孕婦、搶購物資等問題,更成為不少港人的噩夢。至於內地的法律力量(釋法)、政治力量(中聯辦)更早已成為港人的集體記憶。但那意味着甚麼,相信港人很清楚。
第三種為倚靠外力,借外部力量削弱制衡香港的力量,並強化香港地位。但哪個能倚賴呢?曾在香港建立政治力量的台灣政府,今日掌權的國民黨政府卻早已為經濟與內地握手言和,甚至連台灣人都懷疑國民黨「共產黨化」。他們會關心香港嗎?至於前宗主國英國,在剛發表的「香港半年報告書」宣稱一國兩制在香港運作良好,聯合聲明所承諾的權利及自由得到尊重。難道他們沒有看到剛果案釋法、警權過大等事嗎?不,他們應該知道的,但他們的行為表明他們更願意站在哪一方。
對港人而言,他們還有第四條路可以走的,那就是自強。香港的司法獨立、防貪意識,以至文化底蘊,都是獨步於兩岸三地的。綜觀歷史,香港從來是走自己的路,卻又對亞洲各地有重大影響。八九六四、辛亥革命以至明治維新,香港均參與其中,甚至具主導地位。為何?因為這個城市獨特的地理和社會制度給予其巨大的活力,使其能做非凡之事,而非一個平庸的內地城市。今日有人爭取自治,建立真正屬於港人的香港,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惟有鞏固自身優勢,才是最根本救港的方法。亦惟有如此,香港才能擺脫過去的包袱,重獲新生。
《蘋果日報》連結: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013&sec_id=4104&subsec_id=15337&art_id=15699259&coln_id=1320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