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吳大澂:美元地位不保 港元必須自保 (蘋果日報,2012年10月19、20日)


自二○○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邦儲備局(聯儲局)上月推行第三次的量化寬鬆,每月購買四百億美元之按揭抵押證券(MBS),又維持零利率至二○一五年,而最重要的,是承諾必要時持續購買各樣資產,金額無限制,直至就業情況有所改善,此做法變相承諾提供無限的量化寬鬆,亦即無限印銀紙。

回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戰後美國聲威大振,使當時全球各主要國家同意其貨幣與美元定額掛鈎,並用美元作國家儲備,使美元成為黃金以外之世界貨幣儲備。美國同時保證各國能以每安士三十五美元之價換美國之黃金,以鞏固此制度和美元之地位。

隨着美國於六十年代攻打越南及政府開支大增,造成美國長期貿易赤字,入不敷支,以法國為首之國家為避免手上之美元儲備貶值,開始將手上之美元換美國之黃金,美國黃金外流,黃金儲備因此由約二萬公噸的高峯跌至七十年代的九千公噸。

黃金流失引發美元信心危機,令美國單方面破壞布雷頓會議安排。一九七一年八月,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宣佈關閉黃金窗,並向進口商品收取百分之十的進口稅和實施價格管制,激發世界貨幣及貿易戰,使各國相繼放棄定額滙率,改以滙率自由浮動,世界經濟陷入近十年之動盪時期。美國關閉黃金窗,美元不再以黃金作其信用支柱,換之以美國政府自二戰後及冷戰時所建立之權威。

美國自二戰後利用美元為世界貨幣儲備之便,逐漸無節制印銀紙發債,一九七一年後變本加厲,以供養其越來越龐大的國內和國外開支。按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美國欠債由一九四五年布雷頓年代開始的二千六百億美元,升至一九七一年關閉黃金窗前的四千億美元,二十六年內欠債增加一千四百億美元,升幅百分之五十四。關閉黃金窗後的二十六年,美國欠債由四千億美元,升至一九九七年的五萬四千億美元,升幅為十三點五倍!

以上數據可見,美元自一九七一年起不再與黃金掛鈎,更毋須顧忌黃金儲備流失,美國濫發債印銀紙以支付其國內外之開支,情況已逐漸失控。今年九月,美國欠債比一九九七年時再升三倍,超越十六萬億美元,此數已高於美國二○一一年的經濟生產總值(GDP)。根據世界貨幣組織數據,發達國家中負債高於GDP的,包括有愛爾蘭、葡萄牙、冰島、意大利、希臘等,而二○○八年金融海嘯後這些國家,大部份已相繼破產需接受援助。美國負債倍增,其比率現竟與已破產國家相若,而更恐怖的,是其國家欠債,並未計及美國政府需承擔而仍未撥款的聯邦醫療保險、社會保障、聯邦和州政府之公務員福利等開支。

美國再推行量化寬鬆,只是延續其過往數十年一貫之金融政策,即利用美元為世界貨幣儲備之便,印發美元以支付其國內外之開支。美國的獨立評級機構Egan Jones認為,第三次量化寬鬆,大印銀紙及維持低利率將無助美國經濟實質之增長,反而貨幣供應會因此大增,令美元貶值,並推高全球各種商品、原材料價格。Egan Jones因此將美國的債務評級,由AA下調至AA-。

美國債務沉重,續印銀紙,美元近年亦因此持續貶值。美元貿易加權主要貨幣指數(Trade Weighted U.S. Dollar Index:Major Currencies)由二○○二年的一百一十,跌至今年的七十二,跌幅百分之三十四。港元與美元掛鈎,即港元購買力、所有港元資產、政府外滙基金、港人工資,十年內同樣蒸發百分之三十四。以外滙基金約二萬五千億港元之數計,當中美元資產佔近八成,美元貶值百分之三十四,等於香港人損失六千八百億港元。而以上還未計及美元貶值令全球各種商品、原材料價格倍升使物價暴脹之惡果。


現時以美元為貨幣儲備的世界貨幣制度,斷無可能延續下去。二○一二年九月十八日,身兼德國聯邦銀行總裁和歐洲中央銀行理事會成員的魏德曼(Jens Weidmann)於法蘭克福的銀行歷史研究所會議上發言,在解釋現時世界貨幣制度之主要弊病時,提及一百八十年前哥德(Goethe)經典作品《浮士德》內「印銀紙」一段:魔鬼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扮無知者,引誘財務有困難的國王簽發文件,將文件定為紙幣流通,代替金銀作貨幣以解決其財務困難。當國王發現簽個名便能當錢用,當然大簽特簽,最後,貨幣供應大增,導致其國家物價失控暴升、社會動盪。

聯儲局已宣佈低息政策至二○一五年,維持低息及無限印銀紙,美元貶值必成大勢,因此港元斷無可能無止境與之掛鈎喪失購買力,港人亦無可能再為保持聯繫滙率,眼白白再損失幾千億港元財富,香港長遠必須部署港元與美元脫鈎以自保。部署脫鈎的第一部、是降低現時外滙基金內美元資產的比例,增加黃金的比例。黃金價格在美國二○○三年實行低利率政策以救其經濟後開始上升,由當時約三百美元一安士,升至現時近一千八百美元一安士,近六倍的升幅。換一個角度,美元兌黃金,同期貶值近八成!黃金在布雷頓前後,均為世界各國的貨幣儲備。法國便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要求重新制訂以黃金為儲備的世界貨幣制度,以解決美國利用美元之獨特地位濫印銀紙此問題──亦即是經濟學上的「卓利芬悖論」(Triffin Dilemma)。而德國聯邦銀行總裁魏德曼在上月的發言中,亦多次暗示黃金實為最佳的貨幣,並提到法蘭克福的銀行歷史研究所原來設有多種與哥德、浮士德有關的圖畫和雕塑,以警惕德國民眾印銀紙之大害及貨幣穩定之重要。

事實上,近年多國正增購黃金作儲備,以應付美元持續貶值之勢。與此同時,國際結算銀行(各國中央銀行之中央銀行),正研究在監管全球銀行業之巴塞爾協議III(The Basel III Accord)中,將黃金由現時的第三級資產,提升為第一級資產的地位(根據巴塞爾協議III,銀行須持有比現時更多的第一級資產)。種種迹象顯示,世界金融局勢正在改變,黃金正逐步回到世界貨幣制度的中心。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現時黃金佔美國之儲備約七成五,佔德國的七成二,佔歐羅區的六成三。而按香港金融管理局二○一一年尾數據,美元資產佔外滙基金七成八,港元資產佔百分之七,其他貨幣佔一成四,沒有黃金。香港實可參照美國、德國、歐羅區的比例,立即增加黃金於外滙基金之比例,在正式脫鈎前,先保數代港人辛勤建立之財富。

黃金儲備到一定比率,港元有一定的黃金儲備作後盾,香港便可宣佈與美元脫鈎,改之與一系列之貨幣掛鈎,當中黃金的比例最重,例如五成以上,以換取世界各國使用港元之信心。當然,以上各比例之問題,可以細議,但改革港元的方向必定是以黃金為主要後盾。

美國濫發債印銀紙,最終於一九七一年關閉黃金窗,變相令美元大幅貶值(兌黃金),換來的是世界油價十年上升近十倍、物價暴漲、經濟動盪。美元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期間更因此損失近半購買力。以史為鑑,美國行量化寬鬆,無限發債印銀紙,卓利芬悖論又再重現。美元地位不再,港元必須利用黃金以自保。



吳大澂
自由撰稿人


原文: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19/1804341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20/18044240


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