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下謹獻拙見。
時事評論員陳雲先生說:『讀史之所以增長智慧與勇氣,是讀史可以知道…』,當初也不太了解他的話,後來用心讀史,才領悟箇中之意。接觸歷史的過程中,彷彿身處其境,『見証』著到一個又一個朝代的興盛與衰退,過程中百感交集,有喜有悲,喜源於對中國興盛的希望,悲則源於希望的落空。觀乎中國現代歷史,中國於1912年辛亥革命後就有中華民國,後來有軍閥割據及日本的軍事侵略,雖然當時中國滿目瘡痍,民無安寧之日,唯幸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對中國前途充滿希望,且為美好未來奮鬥,教人安慰。可惜,中國於日本侵略後,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政見不同而隨即爆發中國內戰,其後國民黨戰退臺灣,共產黨得江山,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正當人人以為理想世界已達到之際,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內鬥,後來更有文化大革命,價值價扭曲,道德淪亡,良知盡失,是非不分,此三十年間中國內耗不斷,不進反退,使人迷惑不已,建政初期發展的確會使人髮指,但見到情況日益嚴重時,你只會感到悲哀及無奈,回想當初,中國人不惜捨命於戰場,為的就是更好的中國以及下一代美好的生活,但得到的卻反不如初。
文革後,中共推行經濟改革開放,捨棄前科,奉行資本主義,試圖以富庶物質生活滿足人民,卻弄巧反拙,社會貧富懸殊,加上官商勾結,及官僚的貪污腐敗,百姓怨氣衝天,始終有一日民怨會爆發,只差導火線而已。剛巧胡耀邦逝世,百姓藉此事將怨憤一一釋出。其後,學生亦參與集會,向百姓傳播民主、自由、公平等思想,並受到民眾支持。於此可見學生於八九民運的重要之處,若非學生思想上傳播,民眾便難以接觸此等思想以及認清此等思想於治國上及個人上的重要之處。民運之後的發展,相信大家都一清二楚,不贅。
我認為六四屠城乃中國現代歷史中最令人迷網及失路的一個悲劇。首先,中國曾受過十年的浩劫,影響深遠,百姓於某程度上其係變得是非不分,但數年後仍敢於中共的淫威下發聲,可見中國人勇武精神仍未失去。第二,當時中國民眾基本上已奠定民主基礎,因為全國(或曰所有華人社會)就此事引起廣泛討論,而思想傳播或誕生往往於討論中可見的。第三,集結於天安門廣場的人士和平有秩序,且並無任推翻政權之意,只是基本要求而已,所有人都以為學運最終都會成功的。第四,八九民運幾乎得到全球華人的支持,人人都以為中國終可吐氣揚眉,結果竟是慘劇收場。
以上的一切希冀及優勢,都因為六四而付諸流水,豈不痛心疾首?
六四後,中國已不是『中國』,有的只是一個食人的社會,金錢是一切,朝政敗壞,綱紀廢弛,人們三餐滿足便洋洋自得,應有的人性盡失,國不似國。筆者曾隨本報幾位朋友一同到支聯會的六四紀念館,紀念館裡有一處類似『民主牆』之類的地方予人留言。我於牆上寫:『中國仍待光復。』,六四屠城後,有時不禁會想:『仍好理會中國嗎?』,惜至今仍未有答案,各位又如何呢?但老實說,我對中國未來較為悲觀的,二十三年了,敢問有何改變呢?百思不得其解。
最後筆者想以杜甫一首《春望》作結。謝閱拙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瑜子